其一、所謂「以意領炁」,不是用既有的意去規定炁的流動,而是炁跟意一起去探索。
其二、意識與「可以感覺到的炁機」之間的互動,不像意識與肢體那樣直接而自然,由於這不是大家共通的經驗,所以文字實在難以形容,就勉強用個「運 」字,但其實有講也沒比不講好多少,只能說「存乎一心」。文章列表
【文章捷徑:下拉式選單】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一善先生修證文摘:真一之炁
《真一之炁》
一善先生 (2021年4月)
真一之炁,丹經偶爾亦稱之為元始祖炁、真鉛、虛無一氣,在內丹學的實際修煉過程中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內丹修煉的成就皆是建立在先天精氣神藥物的生成、聚集、化合和重塑之上,以補充後天人體因七情六慾消耗掉的能量,而能否順利招攝到真一之氣是藥物生成的關鍵。它是生命化生的源頭,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是可能成道的先天根據,是內丹學所謂的“真種子”,憑藉此種子,內丹生命之花朵才能夠盛開。
就丹道的實踐而言,真一之氣就是丹道最直接、最直觀的“道”。在丹家看來,生命的源泉更直觀可以感知的是“真一之氣”,如泉水川流不息,生命代代相續。這個源泉可以在現象界的陰陽嬗變中去感受他,在丹道虛極靜篤的狀態中招攝它,但是我們不能邏輯地言說它是什麼,我們更多的是可以說它不是什麼。除此之外 ,在邏輯的語境中,我們無法得到更多的內容。
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一善先生修證文摘:流出的靈性
〈流出的靈性〉
一善先生
《崔公入藥鏡註解》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一善先生修證文摘:太極流衍之炁
《太極流衍之炁》
一善先生 (2021年1月)
《雷乃先天炁化成,諸天仙聖總同真。我身一炁相關召,同祖同宗貼骨親。》
這是《破妄章》中非常關鍵的詩文,它不但延續開頭幾首詩從混沌之道→陰陽五行→三才一氣→元精氣神,這些炁化論,更用「貼骨親」點出道法理論兩大重點之一的「流出靈性」。(另一個重點是玄關一竅)
中國從早就提出「炁化論」的字宙觀,如莊子的「通天下一炁耳」、「人之生,炁之聚也」、「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然後賴錫三:「因為真人的炁化身體著重在氣之流動、交感,因此人我之間、物我之間,乃至我與天地之間,自然可以跨越而交感互滲,也就是萬物共同敞開於大通之境。」
乃至到達莊子「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炁」的境界。
為什麼炁化論這麼重要?《度人經》:「……陰陽元根,恍惚為門,神為化本,炁是生因。陰陽二物,元本無名,以其相求,變化所通。一浮一沈,一順一逆,一剛一柔,一內一外,一陰一陽,一龍一虎,含孕構精,故乃化生太虛。太虛生太無,太無生太洞,太洞生太空,太空生太漠。太漠者,在空玄無極之表,交變陰陽,以生二儀。二儀生三才,三才生萬物。三界具備,仙真分立。金闕玉都,百萬宮室,山嶽列峙,河流海澄,此乃元始造化大器之旨,而諸天上帝,高真帝主,仙聖賢哲,亦從此生。下至九府北酆,泉扃九地,鬼神魔帥,亦同其道。至若人昇為仙,轉凡成聖,證位真階,亦如陰陽造立天地,以陰陽龍虎逆順修之,可以神炁鍊形,形鍊為炁,炁鍊合神,鍊神合元,以無合道,乃為高真。真神飛化,洞入自然,以化以生,與道同體。」
這意謂著世界怎麼演化的,我就怎麼回溯道體,然後過程中就會與諸天神靈遭遇。交流久了就會彼此熟悉,在行法中,這些「熟悉感」可以助我快速的感應相關的神靈蒞臨。
王惟一《道法心傳》:
「蓋天地之動靜,日月之運行,四時之成序,萬物之發生,皆出乎太極流行之妙。聖人莫能形容,強名曰神。」
《先天雷晶隱書》:
「夫一炁之秘,非假存想取炁,布罡掐訣以為靈。惟以致虛極,守靜篤六字為主,保養太和,使自己元炁純全,自然氣壯神靈,以此感彼,如谷應聲。亦《易》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也……切不可學世俗布符之法,有散形,有聚形,一撇一咒,一咒一炁,一炁一訣,一訣一想。情思間斷,意氣落空,縱能成符,始勤終息,施之行用,萬無一應。良由不知精神感召之妙,咒炁罡訣,特土苴爾,道豈在是哉?法豈在是哉?」
這種「一炁流行」的觀念非道教所獨有,圖一:「整個宇宙就是個由神流溢出的靈構成的單一有機體(圖二),換句話說,整個宇宙就像一個動物。既然宇宙是一個動物,那麼無論身體各部份相距有多麼遙遠,其間都有必然的關聯性存在才是。照這樣想,則天體這個大宇宙和地球抑或人類等小宇宙雙方面之間就會擁有完全的對應關係成立。(圖三)」
這才真的是「貼骨親」啊!不愧是代表正一派高度的虛靖天師!
#實修實證是惟一的道路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一善先生修證文摘:後天氣HP&先天炁MP
《後天氣HP & 先天炁MP》
一善先生 (2021年1月)
這裏借奇幻遊戲的設定來比喻
MP 是 Magic point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瑪那
HP 是 Health Point
後天氣是指局限於人體內非物質的流動能量,就像太陽光不是單一的光譜,這些能量也是多層次的,其中有類似光波的層次,也有接近先天炁的層次,它能相當程度的影響細胞組織的運作(活化)。
先天炁則泛指能超越肉體,存在於虛空中的各種能量。當先天炁進入體內,會與後天炁中相近的層次交融,使得先天炁也能影響肉體。
當兩者越融合時身中神會越熟悉身外的境界,然後能慢慢透出色身之外,這個過程丹經稱為點化陰質為純陽。
神靈的能量層次不同於後天炁,祂們無法對人體做精細的影響。但人能還虛到有法身的話,則本身後天氣的結構也能隨著先天炁透出色身,可以隔空對人體做較細緻的調整,這也是相對於神靈,有肉體的修士所具有的優勢。
肉體的有限性使得HP的累積亦很有限,意思是練那種扭腰擺腿吞口水的氣功,再練也就如此而已。但MP在法身中的累積才有可能達到古人說的「雄渾」、「浩然」:
司圖空《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
反虛入渾,積健為雄。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游雲,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孟子: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一善先生修證文摘:死與不死
《解決必死與不死間矛盾的技術》
一善先生(2020年12月)
對於我們這類物種,演化用內建死亡的本能來延續物種的生存(參考 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kingwellr/posts/2481059375242324)
但又讓每個個體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生欲望(不死),人類對於這個矛盾不斷探索,於是有「終極關懷」這個議題:
傳送門:https://baike.baidu.com/item/终极关怀/1988814
「源於人之存在的有限性,源於人之企盼生命存在的無限性,它是人類超越有限、追求無限以達到永恆的一種精神渴望。對生命本源和死亡價值的探索構成人生的終極性思考。這是萬物靈長——人類獨具的哲學智慧,尋求人類精神生活的最高寄託以化解生存和死亡尖銳對立的緊張狀態,這是人類超越性的生死價值追求。」
如果不死與必死指的都是肉體,那麼這個議題就是互斥的矛盾;但如果不死的是精神的「自我」,那麼兩者便可以同時存在:
從自覺開始主導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結合身中諸神(上清派),擴展出肉體與靈魂結合統一,重新建構「自我」,當這個自我結構擴展得越廣大,肉體的死亡所造成的損失就越小。
關於自我認知的探討,可以參考電影《捍衛生死線》
#道教在這技術理論上獨步全球
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道即我母,我即道胎
《慧命經》:
《楞嚴經》曰:既遊道胎,親奉覺胤。此言神入乎其炁,炁包乎其神,渾渾默默,昏昏淪淪.如母胎一般之景象,敖曰道胎,又曰父母來生前自造自化,具大總持,故曰親奉覺應者矣。(《集說慧命經‧第九》)
蓋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別物可以成之,實則我之神氣也。先以神入乎其氣,後氣來包乎其神,神氣相結,而意則寂然不動所謂胎矣。(《道胎圖第四》)
#元嬰不是你想的那種嬰兒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一善先生修證文摘:虛極靜篤,然後呢?
一善先生 (2021年1月)
《中和集》:
「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易》云:『復,其見天地之心。』且復卦一陽,生於五陰之下。陰者,靜也。陽者,動也。靜極生動。只這動處,便是玄關也。汝但於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著工夫,玄關自然見也。見得玄關,藥物火候、運用抽添,乃至脫胎神化,並不出此一竅。」
這意思很明白,虛也好,靜也好,不過是下手的基本條件,其目的是要得到靜極而動的玄關,得到之後,週天斡運、火珠成象……那可是熱鬧非凡,目不暇給,這時誰還跟你談致虛極,守靜篤啊?
而且,一味虛靜根本不是好方法,很容易落入枯寂頑空,上文的前面李道純是這麼說的:
「夫鍊金丹者,全在奪天地造化。以乾坤為鼎器,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烏兔為藥物。仗天罡之斡運,斗柄之推遷,採藥有時,運符有則。進火退符,體一年之節候;抽鉛添汞,象一月之虧盈。攢簇五行,合和四象,追二氣歸黃道,會三性於元宮。返本還元,歸根復命,功圓神備,凡蛻為仙,謂之丹成也。」(探索生命功能的形成)
「天罡斡運者,天心也。斗柄推遷者,玄關也。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但著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只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
所以最重要的是在思維上揣摩「中」的哲學境界,然後一方面在蒲團上驗證這個境界在身心中所代表的種種法象,謂之玄關。而且玄關不是單一層次,它是不斷在高度平衡中一路回溯
生命的形成與宇宙演化的道路,所以「「玄關往來無定位,黃庭一路皆玄關。」
現象是繁複多重的,但詮釋的哲學可以簡單一貫,立「玄關」一名就是要以簡御繁複雜的「七返九還」。
說穿一句,在高度平衡中,不求虛而自虛,不求靜而自靜,此時虛極靜篤是自然的結果,有在境界中自然明白我在說什麼。
更直接的說,悟到動態炁機運行的樞紐才真能言靜(動中之靜);在身外真陽滲流我身中,打破幾十年來意識對肉體的固有認知才真能言虛(實中之虛)。若不到這境界談虛談靜都只是文字而已。
「空」是否定、超越之意,修道談「空」只是手段,其目的是得到更高境界的「有」,然後再空去原本的有,再去得到更高的境界,如此「黃庭一路」。
虛極靜篤不過是對世俗感官境界的否定而已,後面的歸根復命才是重點。
必得在境界上超越感官而得炁感,超越週天而悟樞紐,超越玄關而生玄珠,超越道胎而明法身……若無這些實證的過程,說再多終究只是在第六識的境界中打轉,死了仍是隻鬼,逃不過生死輪轉。
呂祖:
世人若識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
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試解某廟宇之「國運籤」
所謂國運籤,即代表該宮廟主神對本國國運的聖示,當然是神明站在祂的觀點與立場上對本國來年一年的看法,您說這籤是主觀的,是沒錯,國運籤本來就是該神明對信徒所叩問國運的主觀意見。
民間傳統是有抽公籤這樣的「習俗」,主要的目的是向神明請示當年的收成(農、漁、商、工)、人丁、氣候(雨水、四季)、六畜等等的預言,透過預言的啟示,方便善信人等及早對今年整體的各種運勢有個心理上的準備。
是故,若仙聖有靈,求籤的目的,是透過預言來幫助求籤者達到趨吉避凶的結果,是切於渡化而非蓋棺論定。聖籤最高的境界和目的,是要最終籤不準,不存在命定/宿命論的事實,這才是仙聖神真,真正用籤詩來作為濟世的法門的積極性意義所在。
倘有神棍者,拿籤詩作為損人利己的工具,而非籤詩趨吉避凶、自省改過的本意,此類歹人非愚即奸,功曹司錄定功過有格、陰騭無存。
本籤試解如下:
羅孛關,指遭遇羅睺星(涵意為蝕,耗弱)、月孛星(涵意為潛在、加乘)作用的關卡。
事主在這個時機點正好遇到羅孛關,此乃量能衰弱又遇自身因素加乘造成的結果,就算用盡一切機巧,總是不能得到安穩。遇到難關,就是要老老實實地面對、去解決,成天只知求神問卜辦法會做功德、做做樣子演演戲應付應付,卻不去務實地面對既成問題,擬定解決方案去行動,就像開著船往水淺甚至無水的高灘地方向去一樣,不切實際。
其實, 聖意已經講得頗為直白嚴厲,事主若一直慣於運用機巧來度世,就像行舟往高灘,把自己困死而己,而今羅孛敗象己現,即是警訊,好自為之。故此乃「下下」籤,若再不修正,下場可期。
一善先生修證文摘:真息
原作:一善先生(2020年1月)
「真息」者,吾引宋朝全陽子俞琰曰:
「收視返聽,寂然不動,凝神於太虛,無一毫雜想。少焉神入氣中,氣與神合,則真息自定,神明自來,不過片餉問耳。邵康節《先天吟》云:若問先天一字無,後天方要著功夫。丹法亦然,探藥於先天則無為,進火於後天則有為。不可以一律齊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要的真炁是外來的,然後引之入內與身心混合點化身中諸神,兩件事是一起作,先天+後天,所謂「兩重天地」也,亦是「中理五氣,混合百神」。
「命蒂從來在真息,窮取生身受炁初。」
這兩句在講同一件事,若執於腹式呼吸則永難超脫。(甚至所有刻意的呼吸法)
西派諸士有些話說得很好:「盡抱著這臭皮囊做工夫,此與先天虛玄大道,究有何干。」、「道貴先天,此等色身內陽生靜極生動,無關大道。」(傳送門,海印子,論《性命圭旨》十二大錯)。又曰:「外面乾陽真氣到身,譬之於天。彼此涉入無礙,周遍全身,薰蒸四肢,空有混融,妙竅齊觀。此所謂乾坤子午交。豈以神氣交合於頂門為乾坤交乎?...不是執泥頭頂,即是執任督中間,不知外身忘形之謂何?...」
所以,若要研究「結合符籙與丹道」就要搞清楚兩者學問交集於何處?決不是跟著抄本上面畫的在那裏做謂之「內煉」的「體操」。
一善先生修證文摘:各丹階點註
一善先生實修證文摘(一):悟玄關
原作 一善先生(2020年12月)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解曰:當悟到玄關(煉炁化神),體會到其中正平衡之理(也就我常說的「正反合」),以此斡運炁脈,自然炁機越來越充沛。爾後內在炁機充盈到某個程度自然滿溢到肢體,便會覺得身輕體健。再以正反合的禪機去面世事,自然有超越一般人的境界高度。這些都是很多人的實修實證的成果,是普遍的經驗法則。所謂「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炁以成真」,可見實修實證是惟一的道路。
我常講「硬體升級,才能帶動軟體升級」,諸位日後可拿我所言者作為印證。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靜中拾得
其一、
所感雖虛,而有感可驗。又宇宙實為場域,而諸景層層相疊,吾人觀之感之,總合以成意識世界,惟根器不同,所識亦不同。
有感者,《度人經》云:陰陽元根,恍惚為門,神為化本,炁是生因。陰陽二物,元本無名,以其相求,變化所通。一浮一沈,一順一逆,一剛一柔,一內一外,一陰一陽,一龍一虎,含孕構精,故乃化生太虛。太虛生太無,太無生太洞,太洞生太空,太空生太漠。太漠者,在空玄無極之表,交變陰陽,以生二儀。二儀生三才,三才生萬物。三界具備,仙真分立。金闕玉都,百萬宮室,山嶽列峙,河流海澄,此乃元始造化大器之旨,而諸天上帝,高真帝主,仙聖賢哲,亦從此生。下至九府北酆,泉扃九地,鬼神魔帥,亦同其道。
其二、
聽牌理論:我們希望的牌,不一定會按我們想要或猜想或預期的出給我們,所以不能夠有預設立場。(傳送門:靜坐中一個重要的觀念:「聽」)
《太上洞玄靈寶觀妙經》:靜久神凝,天光自發。勿舉急求,致以乖自然。於靜境中見無所取;若有所取,則偽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