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所感雖虛,而有感可驗。又宇宙實為場域,而諸景層層相疊,吾人觀之感之,總合以成意識世界,惟根器不同,所識亦不同。
有感者,《度人經》云:陰陽元根,恍惚為門,神為化本,炁是生因。陰陽二物,元本無名,以其相求,變化所通。一浮一沈,一順一逆,一剛一柔,一內一外,一陰一陽,一龍一虎,含孕構精,故乃化生太虛。太虛生太無,太無生太洞,太洞生太空,太空生太漠。太漠者,在空玄無極之表,交變陰陽,以生二儀。二儀生三才,三才生萬物。三界具備,仙真分立。金闕玉都,百萬宮室,山嶽列峙,河流海澄,此乃元始造化大器之旨,而諸天上帝,高真帝主,仙聖賢哲,亦從此生。下至九府北酆,泉扃九地,鬼神魔帥,亦同其道。
其二、
聽牌理論:我們希望的牌,不一定會按我們想要或猜想或預期的出給我們,所以不能夠有預設立場。(傳送門:靜坐中一個重要的觀念:「聽」)
《太上洞玄靈寶觀妙經》:靜久神凝,天光自發。勿舉急求,致以乖自然。於靜境中見無所取;若有所取,則偽亂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