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道教科儀內涵,基本上都是取材自所屬以上的母體思維,也就是古代朝庭的官方公文文書的典制。紅筆字所代表的,就是決行者或主事者最後交付執行的畫押、確認、提醒、指令,或者另外的批示,例如古代皇帝批文書都用朱筆,稱朱批。
從法師行來說,法師劾召鬼神,對功曹兵將就可以在文疏、文牒、榜文上用硃書,如果科儀中「變神」變成某神也可以。原則上就是上對下,不能對上,故疏文並不多見。
例如牒文,通常上頭都會看到「右發給某某亡魂持用」的文字,或法師自身,或經過變神科儀,變神成某主法神,就可以在「右發給某某亡魂持用」的黑字上畫圈,表示法師或(代表)這個神,進行指令命令的確認。
今舉二例如下:
其一、見《正統道藏》正一部,《道法會元》卷之一百一十七〈太極都雷隱書〉:
...(前略)...
檄式
司額
據鄉貫入意。
右檄召某星列宿靈官直符,召起五方五令五雷王,風雲雷雨電火,五方行雨龍王。五湖四海龍王,社令雷王,水龍雷眾,并仰詳事理,疾速隨符興雲致雨到壇,以濟亢旱,禾稼收成。牒到,務在必行,毋輒違滯。急準元陽大帝律令施行故檄。 年 月 日時檄。
差某將。朱批。具位 姓名押。
太極開明仙境祖劫掌教宗師。
其二、《道法會元》卷之八十八〈雷晶使者祈禱行檢〉:
...(前略)...
移掇牒
元始一炁都督雷府
今據某處入意。祈禱救旱事,使府領詞難抑,合與施行,除已啟告帝真,擇以某日于某處建立雩壇,依法行事,合行先牒請照驗。煩為疾速部領雷霆一府二院三司官將,關報本壇社令,程蔣二帥,靈官王善,太歲殷郊,雷府伐邪巫將軍朱偉,玄壇趙朗,酆都關羽,地祇溫瓊,領各司將兵,務在各各同心協力,一合前去,轄起五方社令蠻雷,山川溪源潭洞龍雨部眾,即便驅龍捲雨,擁霧興雲,遇有雨發去處,就便移攘赴壇,以彰大化。沛施甘雨,救濟禾苗。毋得稽違,有誤行事。一如律令,星火奉行。須至專牒者。
右牒上先天一炁五雷飛捷報應張珏使者,副帥張雲張亞三大元帥,請照驗施行。謹牒。
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牒。
朱批:限某日某時雷雨赴壇報應。
職位 姓名押。
祖師雷霆啟教火師白洞靈安真君汪。
以上,現在吾人常見者,大抵就是類似這樣的文牒或榜文。大原則就是:文牒、榜文內容中已有說明,有同意或強調,在旁邊畫圈。如果內文沒有寫到,可以用硃筆書寫指令、批註、官銜、署名。另有一種是每一句未畫圈或點,那就是「閱」(己讀)的意思,而另外打勾是什麼意思呢?筆者認為也是註記、同意、令即行的意思,應和圈圈的用法差不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