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之首要煉心,煉心者,
其一、即明瞭自身之本性,藉此操持導引,導引抑洩,使其中和清靈(神志情慾呈穩定狀態);
其二、即去閒思妄想,培養獨立思考,實是思辯的精神。如此配合操作法門,始有效驗,不致走火入魔。
其一、即明瞭自身之本性,藉此操持導引,導引抑洩,使其中和清靈(神志情慾呈穩定狀態);
其二、即去閒思妄想,培養獨立思考,實是思辯的精神。如此配合操作法門,始有效驗,不致走火入魔。
茲輯錄《唱道真言》部份論述如下:
之一,清華老人自述:
吾憶初下壇時,將此兩字授鶴臞子,初不之信,以為煉丹必有秘傳,煉心兩字人人說得出,個個做得去,故其所辯難請益者,大約修命之說居多。我隨他問著,只顧把煉心兩字講得親切。及到一年之後,鶴臞子修持已有進步、有實得,方信我為師者不是個空言之漢。仙家濟度眾生,先要人見了長生不死之性,而後修長生不死之命,此之謂性命雙修者也。
之二:
煉丹先要煉心。煉心之法,以去閒思妄想為清淨法門。
仙家祖祖相傳,無他道也。
吾心一念不起,則虛白自然相生。
此時精為真精,氣為真氣,神為真神。
用真精真氣真神,渾合為一,煉之為黍米珠,為陽神,而仙道成矣。
之三:
子欲煉丹而不先煉心,猶鞭馬使奔而羈其足也。
煉心為成仙一半工夫。心靈則神清,神清則氣凝,氣凝則精固。丹經所謂築基、藥材、爐鼎、鉛汞、龍虎、日月、坎離,皆從煉心上立名。
至於配合之道,交濟之功,升降之法,烹煉之術,此其餘事。
若心源未能澄澈,情欲纏繞,則築基雖固必複傾,藥材雖具必多缺,爐殘鼎敗,龍戰虎哮,日蝕月晦,坎虛離實。
此時欲講配合,則陰陽不和,不明交濟,則水火不睦,欲升而返降,欲降而退升,三尸害之,六賊擾之,一杯之水難救車薪之火。
故曰:煉心為成仙一半工夫。此至言也,確論也。
此一語道破天機、打穿魔障者也。
之四:
煉心者,仙家徹始徹終之要道也。
心地茅塞,雖得丹道,亦是旁門;雖成頑仙,不登玄籍,參不得大羅仙子,進不得大乘法門。
是故,欲結聖胎,先登圓覺,此要語也。調劑之功,全在升降。
升降之法,全在靜觀。靜不終靜,靜中有動。有動非動,造化轉旋。觀不執觀,觀中有覺,有覺非覺,靈光恍惚。靜而後觀,觀而能靜,是為靜觀(也就是未學常講的「聽」)。
按,關於《唱道真言》成書年代,不負責考據如下:
《唱道真言》輯于清代,依託一位名為「青華老人」的神仙,從己酉年開始,授之於清人「鹤臞子」者,三年後即辛亥年成書。另,清代的「己酉年」計有5個,即康熙八年(西元 1669年)、雍正七年(1729)、乾隆五十四年(1789)、道光二十九年(1849)、宣統元年(1909)。
其中《重刊道藏輯要目錄》(清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6。)、已經出現《唱道真言》的書目,另秦宝琦撰,《清代青莲教源流考》(http://fenke.gzzxz.com/fenke/lishixue/lszx/314441-1.shtml
)提到:道光七年五月袁志謙從貴州來到四川,在華陽縣(今雙流)與楊守一、徐繼南(蘭)相遇。據史料記載:「楊守一籍隸新都縣,平日算命營生,買有道教《性命圭旨》及《唱道真言》各一本。所以《唱道真言》成書,可知早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宣統元年(1909)。而可能成於康熙八年(1669年)、雍正七年(1729)、乾隆五十四年(1789)三者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